宿迁“四聚焦”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样本”
- 发布日期:
2025-04-03 - 来源:
- 访问量:1
宿迁市委、市政府将2025年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新年第一会即“全市改革创新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全面部署全年营商环境建设重点工作,全面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出台实施方案和若干措施。宿迁市司法局充分发挥“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作用,全力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宿迁样本”。
一是聚力制度先行,让经营主体更“安心”。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发布《宿迁市优化营商环境“五心”服务承诺清单》,覆盖政策、政务、市场、法治、人文五大领域100项具体举措,并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试行)》等政策配套,推进制度化创新和立体式服务。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地方立法,出台《宿迁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条例》(全省设区市首部关于电子商务产业的地方性法规)《宿迁市社会信用条例》《宿迁市产业工人服务条例》《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编制《宿迁市产业链招商指引》,出台《宿迁市财政惠企政策资金免申直达工作规程》。打造“法治民意直通车”,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吸纳各类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把好合法性审查“程序关”,推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公开、跟踪反馈和后评估制度,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规范性文件公平竞争联合会审制度实现全面覆盖,监测清理各类涉企文件12952份,“搭建公平竞争审查学考一体平台”的做法获得全省推广。
二是聚力优化规范执法,让经营主体更“放心”。深入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在全市范围100%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有效提升了行政执法公信力和执行力。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公开200余项执法裁量基准。制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和从轻处罚“三张清单”,以包容审慎监管激发市场活力。针对乡镇(街道)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不顺、职责不明、监管乏力、执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按照行政执法一体化 “统起来、管起来、严起来”原则,在全省率先明确城管部门作为业务牵头部门,强力推进实施乡镇(街道)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通过全面构建职责明晰、机制健全、监督到位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责任体系。为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突出问题,创新开发“宿懿查”涉企行政检查综合监管平台。该平台于3月初正式启用,目前已完成数据对接,将致力于实现集成多部门行政检查为“一件事”,以“用心、贴心、热心”为基础“一次”高效实施联合执法检查。
三是聚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让经营主体更“舒心”。推进“法律服务+产业链”活动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法治服务的“履职清单”,把实事办好。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红链惠企”法律服务团工作部署会,全市48个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各确定1个党建书记项目,组建6个法律服务团,成员120多人,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为市域内15条重点产业链企业常态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一对一”精准提出企业管理风险和薄弱环节的解决方案。开展基层法律服务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千企万户工程”,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扎根基层的优势,将“两多一无”等企业和快递、外卖等新业态行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调研摸排具体法律需求,制定“一企一户一案”体检清单,预约上门体检,从专业角度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
四是聚力多元解纷,让经营主体更“定心”。商会调解组织100%进驻市县两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设立涉企矛盾纠纷调解专属通道,县区总商会调解组织全覆盖,全市形成“1+5+N”工作组织体系。规范商会调解工作,细化商会调解组织工作程序和要求,促进“多调联动”,深化“司法行政+法院+工商联”沟通协作,提升调解工作成效。出台《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立案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裁决案件,调解解决电商平台知识产权纠纷。沭阳县入选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名单。推广应用“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线上登记、受理、流转各类调解案件5099件。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成立物流、保险、工会等3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3个企业调解组织。在市县两级商会全部设立仲裁联系点,深化非诉调解质效。(丁国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