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法治+非遗”增添法治宣传历史底蕴
- 发布日期:
2024-10-18 - 来源:
- 访问量:1
近年来,宿迁市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创新,将法治元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宣传新路径,使法治宣传与非遗传承碰撞出新的活力。
一是法治演出融入非遗,提升宣传趣味性和实效性。深入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治元素,将法治宣传与苏北大鼓、淮海戏、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批生动形象的法治文艺作品。非遗传承人孟献生表演的苏北大鼓《全民心系民法典》,以其独特的地方韵味和深入浅出的法治宣传内容,深受群众喜爱。此外,淮海戏《地界纠纷》、花船戏《交通安全要记牢》、苏北琴书《拯救》《银杏属于谁》等法治文艺作品也层出不穷。坚持“搭文艺舞台、唱普法大戏”,利用庙会、集市、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以锣鼓、淮海戏、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法治文艺普法小分队每年开展不低于4次法治文艺巡演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已举办各类法治文艺巡演活动超过100场,吸引观众超过10万人次,法治宣传效果显著。
二是法治作品传承非遗,让非遗技艺创作与法治文化结合。深入挖掘本地非遗文化资源,用“老传统”走普法“新路子”。依托当地颜士昌烙画工作室,宿城区不断探索非遗文化与法治的有机融合,将烙画与法治元素结合创新普法形式,增添普法教育的艺术性、人文性,以木为纸,以火为墨,木火交融,落笔生烟,采用“火烙书画合璧”工艺,将书法、绘画、诗、印熔于一体,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推广,彰显“非遗”普法的独特魅力。泗阳县挖掘本土桃雕非遗文化,云渡桃雕民间的手艺人以刻刀为笔,于桃核之上精雕细琢,讲述桃雕与法治共融共生的故事,传递“法中有情,情依法正”的深远意蕴,通过构建 “基地+模范+实践”的立体普法空间,引导群众参与文化作品创作寓教于乐。近年来,宿迁市新增非遗传承人数量较往年增长了近30%,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态势良好。
三是法治阵地融合非遗,实现非遗传承双赢局面。近年来,宿迁推动线上线下普法阵地均衡发展,将非遗文化和非遗作品融入人文景观、音视频作品,扩大宣传面。线下建设一批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打造宿迁民主法治主题公园,以“全”字为集中凝练和设计理念,讲述宿迁正在发生的民主与法治故事。沭阳法治文化公园内“法治铭石”“明镜法史”等法治文化主题元素让群众“抬头见法”“心中有法”;泗洪县宪法馆通过图文解读、视频展播等形式阐释宪法精神;泗阳县大运河法治文化带通过“法”“景”融合的运河风光带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宿城区运河祈福园深挖“管鲍分金”“薛宣断缣”“欧阳观诚信执法”等本地法治故事。线上新媒体推动非遗法治文化作品的广泛传播与创新,通过直播平台,法律专家与非遗传承人携手开展在线普法直播,融合法律知识讲解与非遗文化展示,以互动问答、在线投票等形式,提升观众参与感与获得感。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举办法治知识竞赛,结合非遗元素设计题目,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建立法治宣传作品库,集中展示视频、图文、漫画等作品,用户可在线浏览、下载,深入了解法治知识与非遗文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