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布2025年度10件法治惠民实事项目
- 发布日期:
2025-07-25 - 来源:
- 访问量:1
宿迁市围绕“法治惠民”核心目标,近日,发布2025年度10件法治惠民实事项目,聚焦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以及法律服务五方面,推动法治建设成果可感可及。
一是精准供给靶向立项,紧扣民生需求“破题”。强化制度供给精准度,突出精准化施策,形成法治民生项目“群众点题、部门领题、法治破题”的良性机制。通过网格化摸排、社会矛盾纠纷数据分析、“法治观察员”进社区活动收集线下需求,推动法治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召开法治惠民项目评选会,通过项目评选、专家评议、质效评估等环节,从全市申报的36个项目中优选出示范性优质项目,聚焦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以及法律服务五个主要方面,与群众“急难愁盼”深度绑定,实现法治惠民项目全域覆盖。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包括出台《宿迁市窨井盖安全管理条例》《宿迁市城市快速路管理条例》2项立法类项目,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裁决分级办案模式建设、推行企业信用无感修复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2项执法类项目,“检小帮”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法企互动”惠企行动2项司法类项目,“法律明白人”提质增效工程1项守法普法类项目,建设电商产业仲裁中心、政数融合提升政务营商环境、开展调解专家“进社区、进企业”活动3项法律服务类项目。
二是强化立法制规保障,筑牢法治惠民“根基”。立足群众实际需求,全力推动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出台《宿迁市窨井盖安全管理条例》,明确窨井盖设计、建设、维护、管理职责和部门分工,保障窨井盖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持续提升城市窨井盖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脚下安全”。出台《宿迁市城市快速路管理条例》,明确城市快速路的管养职责和部门分工,有效解决当前快速路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养护机制不健全、应急保障体系不完善、监管效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让快速路管理有法可依,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效便捷出行需求。截至目前,《宿迁市城市快速路管理条例》已制定出台,《宿迁市窨井盖安全管理条例》已完成合法性审核工作,并由起草部门提请市政府、市人大审议。
三是提升执法司法效能,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围绕执法类项目,积极推行企业信用无感修复,对信用修复流程进行“微创新”,通过建立部门帮办代办、全流程指尖办、合规企业“零次跑”等机制,进一步精简修复材料,提升修复效率,打造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一件办”模式,为企业发展增信赋能。截至6月份,企业信用评价专题库已建设完成,相关数据共享至“宿懿查”平台,依托宿心办APP开设信用修复入口,实现修复“指尖办理”,已为633家信用主体提供信用修复服务1751次。围绕司法类项目,制定《“检小帮”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八项实事》,常态化开展“检小帮”系列法律服务活动。目前已走访企业13家,现场解答法律需求、开展法治讲座、提示常见法律风险等。设立“法护营商”服务站,印发《全面推进商会调解 助力营商环境提升的实施方案》,构建司法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四是加大法律服务力度,激活法治惠民“末梢”。围绕法律服务类推出项目3个,占比最高。建设电商产业仲裁中心,为电商产业链提供高效、便捷的仲裁服务,进一步推动“电商名城”建设,成立国内首个电商产业专业仲裁平台——江苏电商产业仲裁中心。同时,大力加强政数融合,出台《关于印发深化“宿迁速办”数政融合改革 打造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升级版工作方案的通知》,推进企业信息变更、注销、信用修复等“一件事”集成办理,省政务中台已上线的国家、省“一件事”共41项,累计办件总量51.2万件。此外,深入开展调解专家“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印发《宿迁市调解专家进社区、进企业“双进”活动实施方案》,成立进企业调解专家服务团,共计50个调解专家入团。截至目前,已联系企业379个,其中规上企业203个,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84件。
(朱思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