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县区动态

泗洪构建“订单式”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 发布日期: 2025-08-18
  • 来源:
  • 访问量:1

近年来,泗洪县司法局紧扣县域外向型企业发展需求,创新探索“订单式”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专业化、精准化、实战化法治人才队伍,持续擦亮“洪法护航”涉外法治服务品牌,为县域经济高水平开放提供坚实可靠的法治保障与动力支撑。

一是锚定需求靶心,构建“订单式”培养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联合县商务局、产业链联合党委,对庆邦电子、斯迪克新材料等15家重点企业开展“法治需求大走访”,针对梳理出的跨境贸易、知识产权等20余项涉外法律痛点,精准对接南京大学等高校,定制“跨境电商风险防范”“国际贸易合规管理”等6类实战课程,邀请涉外律师、企业法务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实现“培养内容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首批培养计划精选50名法律实务人才(包括涉外律师20名、企业法务15名、司法行政骨干15名),实施“双导师”培养机制,通过高校法学教授与资深涉外律师“理论+实务”双轨带教,系统提升学员跨境法律实务能力。

二是深化协同联动,打造“产学研用”培育生态。以政企校多方协同为引擎,构建“全链条、嵌入式”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在实战中成长。一方面强化政企联动,开展“律企手拉手 共绘同心圆”结对活动,组织9律所与重点涉外企业签约,通过定期走访、法律讲座等形式,将合同审查、风险预警等法律服务常态化嵌入企业经营全流程。另一方面提升校地合作能力,依托“红纽带计划”,选30名青年律师赴苏州律协研学,汲取先进地区涉外法治经验。联合高校举办“大湖说法”涉外法律研讨会,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加速涉外法治人才能力知识迭代。同时聚焦产业链发展需求,在全县6大重点产业链设立“法律服务直通站”,推出“律企会客厅”品牌活动,围绕公司治理、财税合规、知识产权等8大领域,定制“企业法治体检问卷清单”,精准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劳动用工、买卖合同纠纷等法律问题及潜在风险,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累计发现并化解劳动用工、合同纠纷等风险隐患37项,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超500元,有效筑牢产业链法治“防火墙”。

三是聚焦实效转化,释放“法治护航”强劲动能。坚持机制创新与效能提升双轮驱动,建立涵盖涉外律师、审判人员、企业法务的百人人才库,实行“红黄绿”需求清单动态管理,将服务成效纳入律师年度考评,倒逼服务质量提升。同时,编制《海外劳工权益保护手册》《跨境法律实务指南》等实用材料,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清晰法律指引。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涉外法治培训8场,成功化解企业跨境纠43件,为庆邦电子、崑州实业等企业完善涉外合同70余份,企业满意度达98%,充分彰显“法治护航”在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