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司法“法援+”维权模式筑牢老年人权益堡垒
- 发布日期:
2025-08-20 - 来源:
- 访问量:1
近期,由我县打造的“‘泗援暖阳’法护夕阳”入选省司法厅第三批“法援惠民生”品牌,获得一致好评。今年来,泗阳司法在品牌打造过程中,不断拓展服务内涵与外延,以“法援+”三维立体工作模式为核心,提升老年人法援服务效能,为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筑起坚实的堡垒。
一是“法援+公证”,筑牢权益保障基础防线。通过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推进援助站点与远程公证点建设,发挥移动终端融合功能,目前13个乡镇(街道)均覆盖终端机,9个实现援助站与公证点深度融合,群众在同一站点即可办理法律援助申请、公证办理、材料提交等多项业务,打造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法律服务前沿阵地。针对诉讼中老年人举证能力弱这一问题,法援中心与公证处联动发力,对易灭失证据进行保全公证,公证书不仅可直接作为诉讼证据提交,还能获得法院较高的采信度,为案件胜诉夯实根基。面对老年人在财产处置、遗嘱订立等方面需求,法援中心积极引导通过公证形式化解潜在风险与矛盾,促进家庭内部和谐。针对不愿公证或权益已受损的老年人维权案件,中心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受理审查手续,指派名优律师承办,全程监督办理,确保权益有效保障。七旬老人李某30万元存款遭女儿非法占有,法援律师通过诉讼获得胜诉判决,并指引老人通过公证形式固定财产分配意愿,子女真诚悔过并承诺返还,展现了机构联动的良好效能。
二是“法援+调解”,高效化解涉老矛盾纠纷。强化涉老纠纷风险防控,组建由专业法援律师、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构成的排查团队,定期上门拜访、电话随访、社区集中交流等形式,重点聚焦高龄、空巢、低收入老年人潜在纠纷隐患,动态化跟踪调处。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法律援助网络基础上,依托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联合人社、民政、法院等部门,打造“一站式”涉老矛盾调解平台,全面整合纠纷受理、调解、法律援助、司法确认等一系列关键功能,覆盖老年群体在财产安全、劳动权益、家庭关系等领域的纠纷解决需求。今年以来,通过援助律师介入调解成功的涉老纠纷案件达20余件,已通过司法确认调解成果的4件,纠纷得到解决的同时维护了老年人与亲属、邻里的和谐关系,满足了其情感需求。针对老年劳动者遭遇欠薪等劳动权益受损的情况,法援律师与劳动争议调解员共同介入,开通快速维权通道,通过信息共享、联合调解的方式,高效化解矛盾。2025年4月受理的厉某等10人讨薪案,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协助调解,借助保全兜底、执行加速,仅用一个月时间就为受援人讨回薪资33万元,切实维护了老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法援+诉讼”,畅通权益救济“最后一公里”。构建从受理到执行的全流程服务闭环,确保老年人胜诉权益及时有效兑现。在法援中心及基层站点设立涉老案件“优先窗口”,提供代书诉状、材料整理、网上立案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对行动不便的高龄、病残老人可电话预约、上门受理。建立“涉老法律援助律师库”,优选熟悉家事、侵权、合同等涉老高发领域的资深律师承办案件,对重大疑难或群体性案件,实行“名优律师领办+团队协作”模式。加强与法院沟通协作,推动涉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必要时提供远程视频开庭或就近开庭选项。建立法援与法院执行部门常态沟通机制,对于胜诉但遭遇执行难的案件,法援律师及时跟进执行程序,协助提供财产线索、申请强制执行措施,并定期向受援老人反馈进展,缓解焦虑。90岁独居老人贾某无收入来源,一子一女拒绝赡养,工作站将老人的诉讼请求递交中心后,援助律师上门服务并代为起诉,协调法庭上门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矛盾得到化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