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县区动态

宿城区以“五维”举措提升矛盾化解效能

  • 发布日期: 2025-07-18
  • 来源:
  • 访问量:1

为深入贯彻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源头”的治理要求,宿城区司法局创新构建矛盾化解“五维工作模型”,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权属等高频纠纷领域精准发力,1-6月,成功调解3012件,调解成功率63.9%

一是织密“一张网”,风险预警精准发力。构建覆盖广泛、关联紧密、协同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推动工作重心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蔡集镇建立“网格+大数据”双轨预警网络,科学划分34个基础网格,严格落实“每日巡查、每周研判”工作机制。依托综治平台,对征地拆迁、劳动纠纷等重点领域数据动态监测,设置风险预警阈值。今年春耕季节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识别出土地灌溉领域属于纠纷高发区,调委会迅速衔接前置措施,针对性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有效遏制纠纷增量。数据显示,蔡集镇上半年用水纠纷较去年同期下降63%,切实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联动“多兵种”,快速响应协同作战。建立“1+3+N”闪电响应机制,以镇街调解中心为核心枢纽,联动公安、司法、信访3部门形成专业处置核心力量,广泛吸纳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行业协会、志愿者等N类社会力量组建辅助团队。针对突发纠纷,依托网格体系确保“15分钟到场处置机制”落实到位。同步推行“首问负责制”,由首位接办人员全程跟踪诉求处置,确保群众诉求“接诉即办、全程督办、办结反馈”,推动群众满意度与问题解决效率双向提升。古城街道家暴受害者曾向物业透露轻生念头,“姐妹花”调解室接报线索后,第一时间启动风险评估,联合派出所、妇联、社区形成干预合力,同步对施暴者训诫并协助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在紧急处置后,持续衔接心理服务机构开展疏导、联动就业部门提供技能培训,形成闭环处置链条。今年宿城区已成功化解类似纠纷28起。

三是善用“组合拳”,专业赋能精准定责。创新“法理支撑+多元方法”调解模式,通过引入专业力量、优化沟通机制,提升矛盾化解精准度。蔡集镇在处理河道施工致房屋损毁纠纷时,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的《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权威鉴定报告,为责任界定提供硬核依据,推动赔偿金额从1万元提升至21.6万元,高效促成纠纷化解。针对情绪对立当事人,创新“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工作法,先分头疏导情绪、摸清诉求,再组织圆桌协商,使平均调解周期缩40%,项里街道通过该工作法化解十年借款纠纷时。

四是做实“回头看”,闭环回访巩固成效。首创“3+7+15”分级回访制度:调解后3电话回访、7实地走访、15效果评估,确保问题“真解决、不反弹”。开展“调解成效群众评议”活动,评议结果直接与调解员考核挂钩,以群众口碑倒逼调解质量持续提升。建立“问题销号台账”,对反复纠纷及时启动“二次调解”。今年公调对接调解委员会在调解一起儿童嬉戏导致门牙磕碰的案件时,双方4元赔偿差距首次调解未果,调解员随即启动“二次调解”,结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规耐心释法,同时从情理角度疏导双方情绪,最终促成一致意见,当场履行2元赔偿款,实现纠纷彻底化解。今年以来通过回访发现并解决后续问10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0%上。

五是锻造“生力军”,长效赋能强基固本。常态化召开调解案例复盘会,精选汇编《十大金牌调解案例》,总结提炼出“三心调解法”(耐心倾听、细心分析、暖心服务)等特色经验,为一线调解员提供“活教材”。推动调解工作与党建深度融合,设立“党员调解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在矛盾化解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支部建在调解一线、党员冲在第一线”。依托政法委牵头创办的调解学校,通过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培训举措,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调解员队伍。实施调解员“星级评定”制度,通过理论培训、模拟调解、实战考核构建“三维练兵”体系,全面提升调解员专业素质水平。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题培10次,实现调解人员全覆盖;组织复杂纠纷模拟调解2,有效提升了调解员队伍的实战能力。                                                (宿城区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