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区社区矫正“队所联建”打造协同高效工作矩阵
- 发布日期:
2025-07-09 - 来源:
- 访问量:1
近年来,宿城区社区矫正中心通过执法力量下沉、专兼职队伍整合,逐步建立“司法局—矫正大队—司法所”三级联建体系,实现协同高效聚合力、优势互补强基础、双向联动增实效的治理提升,既破解了以往基层监管力量分散难题,又通过跨区域、跨层级协作机制推动执法效能与帮扶精度双提升,为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区级大队“精准引领”,筑牢规范提质“桥头堡”。社区矫正管理大队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职能,建立“1+N”工作机制,在日常工作调度基础上,通过法律法规解读、矫正个案分析、信息化系统培训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以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档案管理、日常监管、教育帮扶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各司法所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开展工作,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水平。创新“个案会诊”制度,针对司法所报送的复杂疑难案例,组织公检法司专业力量进行集中研判,为司法所提供精准的业务指导和解决方案。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矫务讲堂”3期,编发实务指南5份,实现司法所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开展实地督导工作30余次,解决矫正对象跨区域迁居、矫正对象违规处理等复杂问题6件,成功化解风险隐患4起。
二是基层力量“深度融入”,织密协同帮扶“连心网”。在深化队所联动机制中,宿城区打破传统“上传下达”执行模式,推动各司法所对全区社矫工作“全流程融入、全要素协同”。从司法所选派业务骨干组成“执法专家库”,参与社矫大队信息化监管、档案评审等工作,实现基层工作经验与区级专业资源有机结合。司法所立足辖区资源禀赋,为矫正大队工作推进链接本地化社会资源,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乡贤、志愿者与矫正对象结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活动,形成“需求导向+特色适配”的帮扶网络。依托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品牌调解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对特殊监管对象实行法律服务前移、矛盾调解嵌入、心理服务下沉,构建“矫正+服务+治理”融合平台。2025年以来累计为社矫对象解答劳动合同纠纷、财产继承等法律问题20余件,化解矛盾10余起。联合人社部门为百余名有劳动需求的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三是镇街司法“联动共治”,构建协同治理“新范式”。建立司法所之间的协作机制,打破地域界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针对跨区域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和帮扶工作,矫正大队统筹相关司法所密切配合,共同制定监管和帮扶措施,杜绝监管盲区出现。入矫前对矫正对象犯罪类型、个体特征、风险等级、帮扶需求进行分类统计,重点聚焦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以教育、健康保障等差异化需求为导向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实现监管效能与权益保护双保障。整合各镇街法治资源,结合15个司法所长专业特长,组建法治讲师团,对不同司法所同一类型矫正对象实施统一分层普法。2025年以来组织300余名涉交通、涉毒等类型矫正对象开展“VR沉浸式教育”活动,组织财产犯罪、职务犯罪等各类型社矫对象开展专题性普法讲座3次。 (宿城区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