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三举措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纾困解难
- 发布日期:
2025-04-21 - 来源:
- 访问量:1
为解决新业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法律问题,为新业态行业健康发展构筑坚实法治堡垒。今年以来,泗阳法援及各援助工作站点共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132人次,代拟文书17份,受理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案件5件。
一是精准宣传供给“广覆盖”。开展“点单式”普法,主动走进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物流站点、工业园区、大型商圈等新业态群体集中区域开展法治宣传,围绕劳动合同、职业伤害、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问题开展法治讲座,提升新业态劳动者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借助“4.8司法日”“安心行动”“法治元宵”等活动契机开展新就业群体专场普法6场次,覆盖新就业群体200余人。联合法宣、融媒体等部门拍摄普法宣传短视频,以案例为主线,针对性宣传讲解新就业群体常见多发的劳动、交通、侵权等法律法规内容,展示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截至目前已制作发布“微”视频4期,获得群众观看、转发和点赞量超过1000次。徐某等3名老年人在某小区做保安工作遭遇欠薪,通过发布在法治泗阳公众号上的“12348全天候在线等你caLL”微视频了解到法律援助的申请方式,目前此案已被中心受理并正在办理中。
二是搭建阵地服务“增便捷”。把握新就业人员分布领域广、流动性强特点,持续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纵向构建“中心-站-点”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将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列为重点服务对象,设立“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先予援助。横向构建“法治暖新联盟”,依托街坊公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驿站·车手微家”等阵地资源,打造新就业群体阵地服务体系,融入法律援助元素,将服务流程、申请条件公示公开,培训工作人员指引、转交援助申请业务技能,推动实现法律援助工作“一呼即应”,真正将公共法律服务送到新业态群体身边。简化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手续,对新就业群体中进城务工人员因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赔偿金或者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申请援助的,免于经济困难状况审查,切实保障新就业群体便捷申请“零次跑”、法援服务“零等待”、答疑解惑“零距离”。
三是诉调结合高效“解纠纷”。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等基层调委会力量,及时排摸新业态纠纷苗头,分级分类受理处置。今年以来,泗阳法援联合人民调解组织管理部门,依托劳动、婚姻家庭等4个专业调解室建立新业态就业群体“4+X”多元调解体系,定制类案专项纠纷化解方案,梳理出“拖欠工资谁来管”“未签合同如何保障权益”“工伤认定怎么做”等13项新业态群体关切的法律需求,目前排查出7件新就业群体矛盾纠纷,已参照方案完成调解,其中1件讨薪纠纷因调解不成进入诉讼程序。组建纠纷快速处置团队,构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执”一体化机制、交通事故纠纷“调诉衔接、快调快审”处理机制。网约车司机王某因交通事故导致停运产生经济损失,对方拒绝赔偿,王某通过事故中队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到法援中心,经过审核获得援助,目前案件已经法院诉前调解结案,王某获得经济赔偿。 (泗阳县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